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的决策部署,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按照《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现将我校2025年新增本科专业预申报和2026年新增本科专业备案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增本科专业预申报工作
(一)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
符合2025年度申报条件的专业为学校2024年进行了预备案的专业(见下表)。未进行预备案的专业,今年申报要提交说明材料。
序号 |
预申报类型 |
所属门类 |
所属专业类 |
专业名称 |
修业年限 |
1 |
备案专业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数字人文 |
4 |
2 |
备案专业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封装技术 |
4 |
3 |
备案专业 |
理学 |
数学类 |
数据计算及应用 |
4 |
4 |
备案专业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 |
4 |
5 |
备案专业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4 |
6 |
备案专业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4 |
(二)申报程序
1.调研及论证
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需在充分开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企业专家、兄弟院校的专家充分论证,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新增专业申报材料,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备案专业适用)》(附件1)、申报专业论证报告(附件2)及相关支撑材料。
2.评审及公示
学校将于7月中旬组织专家对新增专业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形成审议意见,并将相关材料在学校网站进行公示。
3.完善及填报
相关专业针对专家审议意见将申报材料进行完善,后期根据上级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公共管理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进行相关材料填报。
二、拟新增本科专业预备案工作
2026年拟新增本科专业,需本年度进行预备案工作。
(一)预备案专业要求
1.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动对接济宁市“232”优势产业集群和山东省十强产业,对标山东省“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需求,以发展理工科专业为重点,调整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强化办学优势与特色,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附件3)增设具有竞争力的前瞻性专业。
2.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准确把握学校办学定位,聚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申报工科类专业,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3.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需求。依托现有学科专业基础,依据我校专业调整思路,按照加快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等专业集群建设要求,积极稳妥增设本科专业。
4.具备新增专业所需的办学条件。有明确的专业建设方向,有相关学科为依托,有必需的专任教师队伍、教学辅助人员以及教学资源,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办学条件;社会需对所增专业有稳定的人才需求,校内、外实践条件能够满足专业办学需求。
5.符合专业长足发展要求。全面分析招生录取与就业数据,做好新增专业与现有专业的纵向对比,充分调研兄弟院校拟新增专业的设置情况,避免盲目追求新增专业。
(二)预备案程序
1.学院申请
各二级学院根据上述要求,结合学院整体布局,对预备案专业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审慎确定增设专业,填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预备案(申报)材料》(附件4)。以上材料统一需要院长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盖章纸质版材料于6月30日前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电子版(Word版和加盖学院公章的PDF版)材料发送至邮箱:jnxyjxjw@163.com。
2.评审及公示
学校将组织专家对预备案专业进行评审,形成审议意见,并将相关材料在学校网站进行公示。
三、其他要求
(一)各二级学院要认真研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文件,参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2025年新增本科专业预申报和2026年新增本科专业预备案工作。
(二)拟申报单位需成立新专业申报建设团队,成员由承担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负责人、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院牵头、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建设团队,召开新专业申报调研论证等工作。
附件: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备案专业适用)
2.增设XXX本科专业论证报告
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
4.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预备案(申报)材料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