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双千计划”关于产教融合、精准育才的核心要求,推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助力学生成为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人才。学校决定启动2025年微专业、辅修第二专业招生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辅修第二专业简介
微专业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围绕某个特定研究领域、新兴产业发展、新技术应用及专业核心素养等方面,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群,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校已有2个微专业纳入教育部“微专业”备案库的项目,学生修读合格后学习记录与修读信息可在学信网查询。后续学校将按照教育部相关工作部署,持续新增备案微专业项目,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辅修第二专业是指学生修读主修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门类的专业,达到毕业要求并获得第二学位证书。根据教育厅备案要求及近几年学校开设辅修第二专业的情况,本次仅开放1个专业的辅修。
二、招生专业
1.微专业
面向全校在读2022级、2023级、2024级本科学生,每名学生仅可选择一个微专业进行学习。
序号 |
微专业名称 |
负责学院 |
招生人数 |
课程门数 |
学分要求 |
咨询方式 |
备注 |
1 |
跨境电子商务 |
外国语学院 |
30人 |
9 |
14 |
张老师/电话0537-3196125 |
|
2 |
第二外语 |
外国语学院 |
20人 |
8 |
14 |
张老师/电话15589783856 |
|
3 |
内河新能源船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30人 |
6 |
12 |
张院长/电话0537-3196129 |
教育部备案 |
4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
30人 |
6 |
16 |
陶老师/电话13126865025 |
教育部备案 |
5 |
体育康养 |
体育学院 |
30人 |
8 |
10 |
宋老师/电话18953788110 |
|
6 |
机器人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30人 |
6 |
12 |
张院长/电话18953752057 |
|
7 |
智能艺术与设计 |
美术学院 |
20人 |
6 |
16 |
邵老师/电话17616556501 |
|
8 |
公共空间绘画 |
美术学院 |
20人 |
5 |
14 |
李老师/电话13395372844 |
|
9 |
AI+中国传统绘画与工艺 |
美术学院 |
20人 |
6 |
16 |
陈老师/电话13964942167 |
|
10 |
智慧人居设计 |
美术学院 |
20人 |
8 |
18 |
王老师/电话15053732712 |
|
11 |
数字电商运营与合规 |
经济管理学院 |
20人 |
6 |
12 |
韩老师/电话18653795375 |
|
12 |
数智会计(卓越会计师方向) |
经济管理学院 |
20人 |
7 |
13 |
张老师/电话15863735758 |
|
13 |
酒类酿造技术与营销 |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50人 |
5 |
10 |
韩老师/电话15168826863 |
|
14 |
生物药物与健康素养 |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30人 |
6 |
11 |
常老师/电话15092659152 |
|
15 |
数学模型与智能计算 |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
30人 |
6 |
12 |
段老师/电话18863755336 |
|
16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
30人 |
6 |
10 |
王老师/电话15201083177 |
|
17 |
体育数字化运营与管理 |
体育学院 |
20人 |
8 |
16 |
刘老师/电话18291468685 |
|
18 |
3D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与应用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30人 |
6 |
16 |
曹老师/电话 18653707097 |
|
19 |
智能物联网与嵌入式开发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40人 |
8 |
16 |
余老师/电话0537-3196106 |
|
20 |
文旅短视频制作 |
人文与传播学院 |
20人 |
6 |
12 |
刘老师/电话0537-3196081 |
|
2.辅修第二专业
本学期辅修第二专业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招生面向2024级四年制全日制本科在校生,限制报名专业见下表。要求报名学生已修主修专业所有课程成绩合格,表现良好,无违纪行为。
辅修第二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限制报名专业 |
咨询方式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运动康复 |
申老师/电话3196308 转801 |
三、学分要求与收费标准
1.微专业实行学分制收费,按照100元/学分计。学生每学期须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注册,缴纳学分学费。逾期不交费者,将取消课程修读资格。
2.辅修第二专业要求不低于80学分。其中,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60学分左右,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为20学分左右。辅修第二专业按照学分制收费,仅收取学分费用,无专业注册费。
四、成绩管理与证书发放
1.学生微专业、辅修课程考核成绩纳入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实行另册管理,单列微专业、辅修成绩单,所有微专业、辅修课程成绩与主修专业课程成绩不能互相替代。
2.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微专业指定课程,获得规定学分,经学院审核后,报教务处审定,发放学校统一制作的相应证书。辅修第二专业相关证明在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体现。
五、报名及选课流程
有意向的同学可咨询相关教师,了解微专业及辅修第二专业情况,11月6日—14日,可登录教学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报名,具体开课时间依报名情况由各负责学院另行通知。
六、其他事项
1.请各学院务必高度重视微专业招生与开设工作,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做好招生宣传,做好报名组织工作,确保微专业、辅修第二专业招生和课程开设工作顺利进行。
2.微专业及辅修第二专业课程成绩计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及学生成绩单,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的,不影响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审核,不安排补考和重修。
3.学生毕业时,微专业学习同时终止。未能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的学生,不单独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
4.为确保明年在教育部学信网备案微专业,本年度微专业招生中一定要包含2026届毕业生。
未尽事宜,请咨询开课学院或教务处,教务处联系电话:0537-319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