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济宁学院加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力度,持续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等文件要求,积极开展美育等艺术教育工作,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将我校2023年度艺术教育发展情况公布如下:
一、注重顶层设计,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规范艺术教育管理。学校成立济宁学院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主任,下设日常工作协调办公室,挂靠教务处。依托学校团委、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立大学生艺术团、美术教育委员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下设美术教育教研室,音乐教育委员会下设音乐教育教研室,由教务处负责学校层面的统筹和协调。教务处作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牵头单位,强化学校艺术教育的顶层设计,把美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好美育课程,配合团委、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组织好美育实践活动。
健全艺术课程建设。学校将艺术教育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在通识课程模块中增设艺术素养选修课程,作为限制性必修课程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为保证公共艺术课程修读的覆盖面,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艺术教育课程选修不低于2学分,计入学生毕业学分,作为毕业审核的必备环节。2022—2023学年,学校开设美育类有关课程共16门,其中线下美育类公选课程3门。选课人数达到7990余人次。
扩充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充分整合各单位教师资源,充实学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目前哲学美学类教师4人,美术类教师74人,音乐舞蹈类教师67人,体育类教师57人。为加强美育教育教学的教师培训,定期组织美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举办“闳约杏坛·大家讲坛”系列美育讲座。
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学校主动对接地方,加强与区域内艺术公共资源交流合作,扩展美育教育空间。学校以济宁高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建有6个艺术实训室、新金石学研究所、儒风运河当代艺术研究所和儒家文化文创研发基地,及600多平方的展藏馆;建立知名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特聘教授的9个教授工作室。2023年11月,学校艺体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启动,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艺体中心集体育馆、音乐厅、美术长廊、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改善艺术教育办学条件,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效果。2023年4月28日学校与孔子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理论研究和学术调研、儒家文化传播、艺术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推进礼乐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展开多形式、深层次合作。学校组织成立儒家文化文创基地,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地方传统手工艺+高校美术教学+社会文旅企业”的文创研发与合作共享机制,传承弘扬地区非遗传统手工艺,被评为“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显著提升
学校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精神,让文艺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专业优化布局方面,注重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增强教育产出与社会文化需求的契合度,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生动局面。
(一)大艺展、师生基本功比赛等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参加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25个奖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1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美育管理工作者”,获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第六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荣获24项奖项,包括教师组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学生单项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学生单项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师范全能组个人三等奖5项、团体三等奖1项;
(二)打造以观摩高水平演出与自排精品展演相结合的项目培育模式。学校先后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一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孔维克教授,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望教授,山东省中国民族大学赵旭东教授、钢琴大师李明强,青年钢琴演奏家徐乾一等来校指导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以学院艺术团为骨干力量,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倾力打造了校迎新晚会、草坪音乐节毕业晚会等近30余场演出,以及廉洁文化展、艺术创作展、创意设计展等20余场展览。创作《布衣孔子》、《满江红》、《大道之行》、《红铁》等多部音乐、话剧、朗诵作品,演出被学习强国平台等国家级媒体转载报道。2023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7项,学校获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山东省区“优秀组织奖”。
(三)积极承办艺术实践与合作项目。2023年11月25日“2023第一届尼山音乐文化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期间成功举办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礼乐济宁·文脉传承”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2023年6月12日承办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指导、青岛黄海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2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河滔滔: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展(曲阜站)”。
三、构建传承创新体系,服务地方艺术发展
学校坚持美育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鼓励全校师生走出校园,主动融入地方艺术事业发展和艺术产业提质升级实践。学校成立“儒风文创”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从校园美育推广等角度出发,挖掘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梁山文化等正向增益文化,成员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2023年与济宁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孔孟书画院联合开展“济宁书画名家进校园——开学第‘艺’课”活动;与曲阜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举办的曲阜市“十年‘两创’路 儒韵润圣城”教师美术书法作品展。2023年我校师生先后参加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演出、癸卯年公祭孔子大典、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礼乐济宁·文脉传承”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首届中国大运河“曲艺民星”评选活动颁奖仪式暨汇报演出等数10余项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一批服务地方艺术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彰显了学校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
四、学校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大学美育重在以美育人、以美培元,它是一个长期坚持、沉淀积累的过程,其教学成效伴随滋养学生的一生。济宁学院美育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在美育工作质量提升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如:美育师资队伍有待扩充、场馆建设有待加速、美育教育研究相对滞后、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待融通、美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
下一步学校将大力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工作,不断健全美育课程体系,提升美育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推进美育教研科研成果转化,完善制度保障和质量监控与评价,积极推动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立足“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与实践中的比重,推进学校美育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方向发展,发挥美育培根铸魂的作用。